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异军突起,国产汽车工业水平实现跨越式赶超。作为整车行业的上游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全国多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壮大,孕育出多个在国内外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超3%,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正在经历一场由外部压力和内部主动推动的剧烈转型期。如此迅猛发展,在中国汽车工业乃至世界汽车发展史上都堪称前所未有。
当前,中国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大湾区汽车产业集群、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京津冀汽车产业集群、中部地区汽车产业集群、东北汽车产业集群。
“与六大集群相呼应,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呈现出地域性集群分布。这些集群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配套体系,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生产和配套服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产业集群分会理事长郑伟涛介绍。
一是国内国外市场并举。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致力于开拓国内外市场,产品远销中东、非洲、南美、欧美、日韩等多个地区,实现对全球主要车型的广泛覆盖。集群内的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与多家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包括一汽、二汽、长安、长城、奇瑞、吉利、江淮、金杯、北汽福田等国内自主品牌,以及宝马、奔驰、奥迪等国际品牌的合资或独资企业。
二是产业链条日益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通常由单一民营企业围绕产业上下游环节吸引集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基本构建出集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售后服务、汽车消费于一体的产业链条。部分集群根据地方特色形成集聚,如东北地区依托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发展了寒区汽车产业链。
三是规模效益逐渐显现。随着产业发展,规模效应开始释放。其中,昆山市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已吸引近千家相关企业,形成一个产值超150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群。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超200家,涵盖电池、电驱、电控、整车系统等六大核心部件的50多个种类。
四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特别注重研发资金的投入以及技术成果的转化,许多行业巨头建立了企业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一些产业集群或企业采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积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税收潜力的新产品。
“在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中,供应商群体的数量庞大。通常,一个汽车制造商至少需要与1200家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合作。”郑伟涛称,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动荡、国内经济的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快速转型,市场对传统燃油车零部件的需求逐渐减少。同时,电动汽车所需高技术含量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巨大。零部件企业必须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否则将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而国内零部件企业在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迫切需要加快技术突破和创新步伐。
“行业竞争的加剧不会停止,只能积极应对。进入下半场,竞争不是放缓,而是加剧。”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陈会军直言。
郑伟涛指出,国内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还要在全球范围内与国际企业较量。降价压力以及制造成本的上升,使得行业整体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同时,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依赖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增加了企业控制生产成本的难度。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人口结构演变,劳动力成本在某些发达地区也在逐步攀升,对企业生产成本造成压力。而且,为适应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企业还需持续增加研发投入。
“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导致贸易壁垒的增加、关税的提升以及物流的阻碍,这些因素均对零部件的进出口造成影响。”郑伟涛举例道,近期,美欧等国家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征收额外关税,削弱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频繁的国际冲突导致国际物流运输受阻,影响零部件跨境供应的及时性。
此外,数字化转型要求巨额资金投入。对于产业集群内的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筹集这些资金颇具挑战。而且,数字化转型需要复合型人才,企业还面临招聘和培养人才的难题。
“当前,集群化正在成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范式。集群内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成本。”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郑伟涛提出几点建议——
企业应增加研发资金的比例,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政府应通过设立专项科研资金、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和风险;主导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检测、咨询、培训等服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零部件企业还需积极向智能化、新能源方向转型,开发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零部件产品。陈会军说:“如今,汽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汽车和手机的生态一定是‘双向奔赴’。为用户打造一个多终端、全场景、沉浸式的极致体验,是大势所趋。”
在集群布局方面,郑伟涛认为,地方政府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的定位和发展路径,指导产业集群的合理布局;通过精心规划和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吸引相关企业集中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应;政府还应鼓励产业发达地区的企业将部分生产环节或项目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梯度转移。
“围绕‘三电’、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等领域,锻造我们的长板;围绕智能座舱、智能终端、传感器这样一些高附加值、高成长的零部件,加强头部企业招引,补齐产业链短板。”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政研咨询中心咨询总监金陵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