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服务
个人服务
人事托管
社保服务
公积金服务
职业生涯助手
企业服务
用工管理
人事代理
薪酬福利
人才引进
增值服务
人才服务
服务项目
党员服务
学习园地
相关资料
总支动态
活动天地
组织关系接转
党史百年天天读
“七一”学习心得
组织生活

首页 > 党员服务 > 活动天地 联系客服

观电影《八佰》《夺冠》心得

国庆假期期间,看了2部国产影片《八佰》和《夺冠》,2部影片都是根据史实改编的,都把握了中国历史脉搏,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都是中国相应的时代下,对一个群体刻画,来映射出整个当时国人的众生相。

《八佰》是根据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持续3个月上海濒临沦陷,而在这时正逢九国公约会议召开,国民政府为了在国际上得到英美等国家的支持,决定留下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率领420余人,孤军坚守上海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事迹改编,为壮声势,实际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的,这也是《八佰》的由来。

 四行仓库保卫战之所以可以震惊中外,除了战斗本身的英勇壮烈,这也是一场全世界围观的战斗,苏州河的两岸,讽刺的两个世界,南侧是租界灯红酒绿一片欢歌笑语,北侧是残垣断壁沉寂的可怕。此时的苏州河两岸,南岸是生,北岸是死。表面上看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事实上是打给全世界看,从而博取国际上的同情与关注,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场戏”。

“看戏”的氛围也贯穿了整部电影的始终,戏里戏外都是戏,以皮影戏的手法引入常山赵子龙单枪匹马冲向曹操军队的场景,一下给人带入感,同时也使整部电影从头到尾,定下了悲壮的基调。53米外的南侧租界,从空中的飞艇,到地上建筑内到处都是拿着望远镜,摄影机的人们,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大部分“看戏”人,刚开始,都是以事不关己的态度来看待北侧的枪林弹雨与血肉模糊,而最恰巧,南侧正对着四行仓库也有个戏台,但随着战斗的展开,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捍卫自己的尊严,以及作为中国人的国家和民族尊严的时候,“南侧”看戏人的心态也在慢慢地改变。战士们正用自己的血肉,让“南侧”麻木不仁“看戏”的人们,从自己的英勇无畏中觉醒,从“看戏”体会到了,这时的中国生死存亡离自己很近。发现,任何人都不可能在这场民族危亡之中谁都不可能置之度外,然后从消极地“看戏”转变,积极主动的用各种方式去驰援“北侧”。尤其当机枪连的战士们,每个人毫不畏惧地绑上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那场面真的很震撼心灵,看电影的人都震撼到了,对于仅仅距离53米外的人们,那种震撼的感觉,可想而知。这种震撼太过血腥,也太过残酷,这种“震撼”是谁也不想的,如果这时候能“振醒”国人,战士们心里也能得到安慰,想想“若国人皆如此,日军何敢?!”

《八佰》的主角,不是某个人,而是坚守四行仓库里的每一个人。有怯懦自私的,有老兵油子,有胆小的,有要逃跑的,电影没有一味表现英勇无畏,而是事实地表现人性,在战争背景下的真实,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也为后面人性魅力的爆发做好了铺垫,这种反差对比,更让人震撼,把视死如归的态度淋漓极致的表现出来。当人性的弱点,被人性的光芒,慢慢覆盖,直到最耀眼的时刻,心一直是被抓着的,这一刻,“看戏的人”已经从麻木不仁中解放出来,“看戏的人”已经是戏的一部分了。当电影的最后部队得到撤退命令,从北侧向南侧撤退的那一刻,南侧一双双手从栏杆探出的那一幕,其实挺震撼,感觉南岸的人们真正得到了救赎,而这种“救赎”,是战士们用鲜血甚至生命做到的,这一幕每一个人的性格,被刻画的有血有肉,临场感,沉浸感,都达到了顶峰,同时也让人感觉到了曙光。

 “看戏”的整个过程揭示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积贫积弱的中国现状,一个国家,没有主权,没有人权,有尊严,他的人民更没有尊严,西方列强随意侵占领土,而中国的统治阶级还在盘算着自己的地盘和利益,政府腐朽,官员腐化,一个国家的未来自己做不了主,还要依赖于其他列强国家,一个国家的命运要别国决定,可悲,可叹。这时整个国家都需要被唤醒,而唤醒不是只靠一个两个人唤醒,而是一群人唤醒,这群人必须有时代的前瞻性,而这群人,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这是历史给中国选择的必然道路,看看《八佰》的历史背景和发生的历史事件:1936年12月西安事变,193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1937年9月23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全面抗战开始,这让中国人民近代以来,终于第一次感受到了未来的曙光和希望。

《夺冠》是根据1981年中国女排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并创造了影响中国一代人“女排精神”,到新老女排的变革与“女排精神”传承的奋斗历程改编,这部电影背景也有着鲜明的年代印记,寄托着很多中国人的情感。女排的精神是什么: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无私奉献;艰苦创业;自强不息!

《夺冠》的故事本身,不仅描写的是女排队员,而是女排整个群体的包括教练员,陪练员(以原女排主教练陈忠和为原型),陪打队伍,后勤服务团队,甚至是整个国家每一个人。通过一名年轻陪练,成长到国家队教练的心路历程,从另一个方向,反映出女排夺冠幕后那群人的努力担当与无私奉献。

整个“夺冠”的视角,从开始就不是一个人或者多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女排团队,甚至是整个国家的事。电影从一名年轻陪练走进漳州女排训练基地开始,当年轻的陪练,放弃自己理想,义无反顾地陪着女排刻苦练习,然后一遍一遍观看外国球队的录像,认真记录,认真学习外国球队的打法,然后自己去模仿,再结合中国队员的打法制定出训练方案,最后找出适合女排队员的训练方式。当女排姑娘们出发打世界杯的时候,年轻的陪练,因世界杯人员要求是不能参与其中的,遗憾地不能和自己的“战友”一起走向世界舞台,这时候整个团队的心还是时时刻刻在一起的,因为他们从来都是“一条心”,那种为了祖国的荣光,为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那种冲破一切阻力的魄力,早已融入了团队里每个人的细胞里,也融入了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这是就是无私,也是种默默地奉献。

当时间来到21世纪,年轻的陪练陈中和已经成长优秀的教练,2004年带领中国女排重新夺冠,然而在2008年被自己曾经的队友郎平作为主教练的美国队打败,陈中和与郎平也都同时离开了教练岗位,中国女排也进入最困难时刻。为了女排重新崛起,祖国召唤了远在美国的郎平,而面对祖国的召唤,郎平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安逸优厚的生活,回到了祖国。在竞聘主教练的时候,陈中和郎平同为女排主教练候选人,而陈中和主动放弃了机会,因为他知道,国家更需要的是一个能带来更有先进理念和变革力量的人,这个人就是郎平,也只能是郎平,所以他放弃了。在变革会议上,质疑的声音强烈,陈中和坚定地,也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郎平的改革方案。从这一段赛场下的描写,不激烈,很多是内心的碰撞,无声地表现出2位教练的大公无私。

团结协作,排球这个项目,本身就是个集体项目,需要队员个人能力,也更需要他人的配合与支持,个人再强也需要多人协作才能打好比赛,但如果只有一个点强也不行,很容易被人找到弱点,所以个人和团队的是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的关系。“夺冠”更需要更多人的支持协作,手指只有攥成拳头才更有力量。“夺冠”需要教练的严格训练,也需要陪练人员细心研究和“扮演”对手,更需要国家从物质到资金,再到政策所需要的所有支持,只有这样,所有人团结一心才能走向胜利,这也能反映出是中国举国体制的优势。中国人骨子里其实就是一个很有向心力的民族,困难越大越团结,电影的镜头里,无论是比赛现场,还是电视机前,都是一群人的身影,一个球一个得分,都牵动着每个人的情绪。团结是心与心的连接,1981年女排世界杯前后,女排队员从未忘记和她们一起艰苦奋斗的战友陈忠和,她们给他织了毛衣,队员们每人都织了一部分,在陈中和到机场送别女排出发世界杯的时候,郎平代表所有队员把“红色毛衣”送给了陈中和,“夺冠”后女排队员回国,还是第一时间把陈中和高高举起,而女排姑娘集体送给陈中和的那件毛衣一直跟随着他,无论是陪练还是到教练,还是离开教练岗位,只要女排有重要比赛,自己不在现场,他都会穿上那件毛衣,“红色的毛衣”为女排加油,就如自己在现场一样,我想女排队员们也时时刻刻他也和她们在一起。

艰苦创业这个词,真正的描绘出了80年代的中国从没有到有的状态,表现出当时国人的精神层次,也通过中国女排所绽放出的“女排精神”充分地展现出来,展示给世界的一种力量。也客观反映出在20世纪80年代物质缺乏的条件下,人们在精神上的追求,也反映出面对国家发展上的困难重重,人们的强大内心与毅力。从中国女排1981年勇夺世界杯前的训练条件可以看出,从队员到教练员再到陪练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进行训练。当外国已经用上计算机进行辅助训练,我们的教练员用最朴素的办法——陪练员认真观看外国女排比赛,认真记录国外球队的技术特点,分析对手教练的战术组成,画出图示,然后与教练队员沟通,结合训练实际研究出的训练方式,然后和队员们一起,在一次次用身体与地板的碰撞中,试验出更强的技术方式。队员们,用一次次迎接大于自己身体负荷的训练,用伤痛,硬是把技术动作练到了自然反应。其实这里每一个细节,都揭示出了“女排精神”蕴含的自强不息,放眼20世纪80年代,这种精神力量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是普遍性,无论什么领域,人们都用着最朴素,最智慧,最有力量的方式,展示着中国人那种积极向上的朝气,和冲破一切困难的力量,“女排精神”事实上是大多数国人在大国初起的时代精神。

永不言败,一直贯穿在“女排精神”的诞生和传承当中的,是时时刻刻的。

从队员们的个人的奋斗上看,赛场上的她们,是赛场下刻苦训练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是从千万次的失败,和千万次的站起来锻造出来的。只要作为人,谁都会有畏难情绪,面对困难,可是有的人可以迈过去,有些人却后退了,而迈过去的那些人,是需要很艰苦的自我修炼。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当年轻的陈中和作为陪练员第一次走进女排训练馆的时候,正碰上一名女队员练到哭,要放弃离开的时候,在教练激励后,站住,又回来的继续训练的时候。其实回头想想坚持和放弃只是一瞬间,但结果大不相同。

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有得分,也会有失分,不能因为失分而放弃,不坚持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输赢。1981年起女排的5连贯,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逆袭夺冠,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败给美国队,到2016年从小组赛不被看好,到最后夺冠,这种跌宕起伏,需要的多么大的勇气和多么坚韧的意志力,以及对自己理想信念的坚定。失败过的人再站起来,就会更加的珍惜眼前,珍重未来,更让人敬佩。而这种勇不言败,时时刻刻的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

永不言败也蕴含着顽强拼搏,无论前方的路多么崎岖,多么荆棘,无论摔倒了多少次,失败了多少次,都会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赛场上,面对强大的对手,无论怎么被对手得分,都会用尽一切的方式方法,都会一分一分再拼回来,所以就有了女排2004年和2016年比赛中的逆盘反超,而这些靠的就是永不言败和顽强拼搏,即使不被看好,即使从以往经验和实力上,对手远超自己,但毫无畏惧,勇往直前。从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有低头苦干实干,用努力,用坚持,证明自己的强大,无论是女排,还是在中国的各行各业的奋斗的人们都充分的体现这种精神,人们热爱自己的岗位,对为之奋斗的工作充满热情,面对竞争挑战,面对行业封锁,都用自己的智慧,和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日日夜夜的顽强拼搏,最后用实力打破封锁,使自己所在领域赶上甚至超越外国同行,“女排”只是广大中国努力奋斗的人们的缩影。

 “女排精神”贯穿始终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所有的精神力量的来源就是祖国荣誉和国家利益,所有自己的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心中永远是祖国至上。无论你深处哪里,甚至是深处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国家,中国人本身的爱国的特质是不会改变的。就如郎平听到祖国的呼唤,放下安逸富足的生活,回到祖国,指教女排重回巅峰;还比如,无论奥运赛场,还是比赛胜利后升起五星红旗,奏起国歌的时候,运动健儿都激动含泪注视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想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每次看到五星红旗,听到国歌的那份溢于言表的骄傲与自豪。我想,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民一样,从灵魂深处无比自觉地,热爱自己的祖国!

两部电影,看上去不是一个时代,不是一种题材,一种是战争题材,一种是体育题材,但同时都是有着深刻的中国时代背景,都是在中国关键历史节点上发生的重要事件,都从一个侧面真实的反映出,中国在特定时期,国家发展现状,国民现状,以及国际地位。

将2部电影的时代背景,进行时空连线,就可以描绘出整个中国回到大国和强国的发展路线图。在这张超越时空的路线图中,清晰描绘出了中国跌宕起伏,崎岖不平的发展道路。从旧民主主义开始,中国开始觉醒,但这场革命并未改变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现状,也从这里说明:中国资产阶级无法彻底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现状,从《八佰》的镜头中就可以看出来,“租界”这个词就是鲜明代表了时代现状,也从历史的客观性上,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是适合中国发展的真正出路,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夺冠》,而的历史背景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那个时期全体中国人心中都是一团“火”,热烈而有力量,无论环境多恶劣,无论条件多艰苦,都会创造出中国特色的方式,去夺取属于自己的冠军。而1981年中的女排“夺冠”,事实上不仅仅是竞技体育赛场的“夺冠”,而是当时所有国人心中的国家的崛起富强的强大信念,“女排精神”不仅仅属于女排,而是所有国人身上努力奋斗精神体现。

进入21世纪女排的奋斗,同时也是中国发展道路上又一个关键时间点,从女排的21世纪的奋斗之路,充分体现出了21世纪的中国的时代背景,尤其是2012年十八大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而这次大会正逢国内外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世界格局深度调整,国际金融风暴影响深远,各国利益摩擦加剧,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复杂。而同时伴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国外技术和资金进入国内,国外的一些享乐主义思潮也被同时进入国内,再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国内的个人主义思潮不断壮大。而十八大的召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的关键阶段召开的,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女排2016年的夺冠,又充分展示了,“女排精神”在新时代同等适合,是永不落后的,无论什么时候“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无私奉献;艰苦创业;自强不息! ”都是需要,当代的中国人更需要,也证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我们80后90后00后,已经长大,慢慢成为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而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的人,生在和平年代,长在物质条件富足的环境,但恰恰也是我们最不能忘记,在这些发展成果背后前人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也必须去传承“女排精神”,因为中国的强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与坚守,需要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传承。

 “女排精神”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是初心,是种使命,是永不落伍的。在新时代更需要这种精神力量,人如果失去了精神,就失去了灵魂,所以“女排精神”需要传承。作为一名80后党员,我一定好好学习“女排精神”,不忘自己入党时的誓言,牢记自己努力奋斗的使命,坚持道路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坚持制度自信,坚持文化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尽自己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自己的力量!


李博

以上内容是否对您有帮助?        

感谢您的反馈!

非常抱歉,您认为以上内容的主要问题是?

提交
Copyright © 2024 北京中经四达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226号-1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830号